【吉林乌拉圈】术专业精 让这个医生攒了太多的“粉儿”——记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二科主任赵东明
发布时间: 2024-08-26
发布人: 宣传统战部
“马记者,您稍等,我和患者简单交流下哈。”采访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二科主任赵东明,可谓是费了些周折。他太忙,不停地有患者推门而入,间或会接到一个又一个咨询电话,采访一次又一次被中断。看得出,作为从业近30年、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主任,赵东明的确是攒了很多的“粉儿”。
就在前几天,赵东明主任为一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做了药物球囊扩张手术,“这位患者是我的老患者介绍来的,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是对我非常信任,患者从进入医院的大门到开通冠脉、心脏恢复有效的血液灌注仅用了20多分钟。”赵主任说,药物球囊扩张手术是一种充分体现“介入无植入”理念的术式,它将冠脉内球囊扩张术与抗增殖药物相结合,既能够解除冠脉狭窄,恢复有效的血液灌注,又可以减少血管再狭窄的风险,并且避免了异物的植入。但这种手术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需要根据病人冠脉血管的具体情况决定。如果病人适合该种手术,需要家属当机立断不犹豫。“这个手术有冠脉再次急性闭塞的风险,需要术者具有丰富的经验,有时需要先进的冠脉内超声检查等技术配合,对冠脉情况进行充分的研判,并且手术过程也比较复杂,对医生的医术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对于以冠心病为代表的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的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其发生、发展的,这需要临床工作者的辛苦付出,需要不断地对患者进行医学知识的普及,但是目前很多情况是家里有人生病了并且很重,家属才会把对这个病的预防及治疗拿到日程上来。”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患者家属询问:“赵主任,怎么才能提早预防,我们老了以后不想得这病啊,得了冠心病,怎么做才能防止加重啊……”赵主任说:“一边对患者的疾病进行积极治疗,更加重视预防疾病发生、减慢疾病进展的教育,同时要求同事们也一起做,让更多的患者及家属共同学习,让更多的人有管理自己身体健康的意识,要积极‘治未病’,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在赵主任的引导下,其科室的患者及家属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调整、疾病的危险因素控制等方面都有了自我干预和预防的意识。他说:“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做好个体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那么整体国民的健康水平就会提高,国家医疗费用的支出也必然缩减,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院里都知道,赵主任的私人电话号对患者是“广而告知”的,心脏疾病的特殊性让赵主任与患者之间形成了长年的无缝对接,他的电话24小时开机,不管逢年过节还是洗澡吃饭,患者的电话随时接通。经常半夜接到患者家属打来的电话,交谈结束了,这边的他早已睡意全无。作为心血管内科的医生,心脏的急诊手术更是“家常便饭”,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有急诊,都会看到赵主任忙碌的身影。有一次除夕夜,赵主任带领科室医生连续做了3台急诊手术,成功救治完最后一名患者回到家时,已经是晨光熹微。从事多年的临床医、教、研工作,赵主任在心血管领域已经小有名气,他在多个省级及市级医学专业学会担任副主任委员、常委、委员等多项任职。这些年,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吉林省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吉林市第一周期名科创建单位(心血管内科)负责人……这些满载的荣誉和各类证书被他尘封在卷柜里,而他的医德和医术在心血管领域早已远播。用赵东明自己的话说,他从事的是一个与生死紧密相关的行业,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术专业精,还要有高尚的医德,才能将医疗这个苦差事变成造福患者的甜蜜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