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新闻动态

喜报|吉林市名科:消化内科
发布时间: 2024-12-13 发布人: 宣传统战部

近日,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被吉林市卫健委评为第一批次“吉林市名科”单位,全市仅有7家单位获评!

微信图片_20241213182643.jpg
民以食为天,“吃”维持生命所必须,可如果消化有了问题,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设有北华大学消化病研究所、肝病研究所,这里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基地,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吉林市唯一临床专科)。每年,在这里诊治的病人达28000余人次。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表彰单位,全国第一批肿瘤(消化系统)多学科诊疗试点单位,首批全国早癌筛查应用协作单位,首批国家临床药品试验基地,首批通过国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救治快速通道》评审单位,并成为国家胶囊内镜中心培训基地及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吉林地区成为消化病优秀质控中心、吉林市医学会消化分会主委单位,被评为吉林市科研创新团队。
几年来,医院不惜重金,进购各种先进设备,包括EC细胞内镜及AI系统、奥林巴斯290系列内镜设备、富士蓝激光系列内镜设备、胶囊内镜、超声内镜、十二指肠镜、超细经鼻内镜、德国爱尔博海博刀、系列内镜附件、荷兰胃肠动力检测仪、麻醉机等。
在门诊、疗区及内窥镜中心,50位白衣天使,其中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6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9人。他们为患者诊治各类消化道疾病,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微创治疗、消化道疑难重症的综合诊疗是他们的专科特色。
随着科研的开展,技术项目向前沿探索,取得了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微创治疗项目。通过常规胃肠镜、无痛胃肠镜、超声内镜及胶囊内镜、色素放大内镜、EC细胞放大内镜技术以及癌基因、肿瘤标志物筛查,明显提高了诊断率。尤其是2022年引进EC细胞放大内镜技术及AI系统,对于消化道癌前疾病及早癌的诊治具有实时诊断价值,该技术居国内领先。
微信截图_20241213182708.png
消化内科在全国是首批引进胶囊内镜的单位,对于小肠病变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开展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癌的内镜微创治疗。内镜下止血术,实行“上消化道急性出血绿色通道”,急诊内镜下止血及综合诊疗,开展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套扎、硬化剂治疗等多项技术。这些娴熟的技术,在省内均为领先水平。
同时,肿瘤多学科会诊(MDT)提供精准个体化诊疗,急危重症及疑难病例科学诊疗,包括不明原因黄疸、难治性腹水及消化系统疑难病例等。
胃幽门螺杆菌(HP)的精准个体化诊疗,尤其是难治性、复发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也是该科室的强项。
近几年,对消化道早癌的诊断水平保持在吉林地区达到先进水平。
应用胃肠动力仪,无创准确检测胃肠功能性疾病,评估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食管蠕动功能,该技术在吉林地区也处于领先地位。
近5年,该科室主持省级课题15项,市厅级课题4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成果11项,完成国家药品临床试验项目2项,获科研经费数百万元,发表SCI论文5篇,国家核心期刊论文41篇,主编著作3部、教材1部。同时,消化科承担北华大学本科、研究生、留学生教学工作。
这些年来,该科室培养研究生近百名,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为了提高青年医师教学水平及临床业务水平,定期外派医生前往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及解放军总院、复旦大学等高等医学院校进修学习。
这个团队经常助力基层医院专科建设,深入吉林地区永吉、舒兰、桦甸、蛟河等多家医院参与重症患者会诊工作。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让这个团队团结协作、严谨有序,在遇到疑难、复杂、危重病情时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置能力。
微信截图_20241213182719.png
教师和医生这两个神圣的职业赋予了他们,让他们有了教书育人、救死扶伤的使命,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的诊疗、教学、科研水平在他们的努力下持续提升,他们说:此生不负使命,更不负“白衣天使”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