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新闻动态

红医名家┃李威:敢以白衣担重任,终生无悔践初心
发布时间: 2024-12-25 发布人: 宣传统战部

     开栏语

2024年,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党委打造“红医先锋”工程党建品牌,将“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救死扶伤、人民至上”的“红医精神”统筹融入医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红医名家》系列报道,将全面展示医院党委遴选出的三个梯队的“红医名家”,这里记录了他们传承红色基因、秉持救死扶伤的点滴故事;从医路上艰辛探索、术业精湛专攻的历程;再现了他们在疑难病症前冷静剖析和病床前的温情守护…透过此栏目,让全社会认识这些心怀大爱的医学翘楚,领略专家们的卓越风采,汲取榜样力量,共筑健康未来。

7.png

“送到我这儿的,几乎都是很棘手的……可能正是这个情况,让我有机会攻克了太多的疑难病症。”李威,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北华大学重点二级学科带头人、北华大学神经病学疾病研究平台负责人、北华大学神经病学中心名誉主任,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第一梯队“红医名家”。

李威是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唯一一名国家级专家。多年来,她代表附属医院面向吉林地区对外会诊及诊断疑难病症。很多被延误治疗的、误诊的、治疗效果不好的一些顽固性疾病是李威的攻坚目标。每到周二周三,李威的门诊早早被约满了号,他们多数是神经系统及脑血管病方向的疑难病症患者,很多人是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又到了每周四的查房日,李威细心地观察每一位患者的情况和状态,患者与她面对面地交流,似乎情绪才更稳定,沉下来安心养病。有的患者为了等她查房,早早地起床洗漱,生怕错过她探望的时间。

李威在学科方面的地位就像她的名字,确实有权威性。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吉林省神经病学学科带头人、2021年获得吉林省第一批人才评定B类人才称号;2005年被评为吉林省第一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三层次);2002年被评为吉林省第七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带着这么多的荣誉桂冠,李威身上的担子太重了。目前她任中华医学会吉林市神经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是吉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的吉林省精准医学药物基因组学临床转化平台带头人,吉林市科技局重大项目负责人。在她的带领下,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建立、开展了脑血管病研究所、神经生物电室、头颈部彩超室、神经免疫生化室、神经康复室。

作为北华大学神经病学疾病研究平台负责人。她每年要承担研究生神经病学教学任务,至今还承担国家十二五合作项目1项,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11项。

李威说,目前全国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仍处于高位,大约有1300多万患者,并且呈上升趋势。缺血性脑血管病一年内复发率达17%,在前三个月复发率更高,5年以内的复发率达41%。因其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非常大的。

李威针对这些情况有自己的“杀手锏”。她将脑血管病的预防上升到一级和二级,一级预防主要是对这个危险因素的预防,最常见的就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这几项。二级预防主要是对于已经患了脑血管病的患者,通过预后随防,想办法防止复发。

近十年来,在李威的带领下,北华附属的神经内科医生一直在开展脑血管病的精准预防和精准治疗,患者的复发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选出最佳的血小板抑制剂。“比如一些患者常年吃阿司匹林或者氯比格雷,可是身体已经有抗药性了,病人还不知道,不但没有效果还会产生副作用。”

一个个电话打过去,耐心地询问,催促着复查,随着对患者马不停蹄地随访,患者的复发率也随之下降。“这个跟踪的过程,是一份长久的坚持,那么前提是这名主治医必须有爱心、有责任心……”

这些年来,通过高精尖仪器对头部CT、核磁功能成像等手段可以对患者急性期进行及时诊断,采取动静脉溶栓、拉栓等治疗手段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李威说,作为一名主治医生,除了借助高精尖设备检查以外,内科医生“查体”环节非常重要。例如一个简单的“眩晕”患者,不能因为除外了“耳石症”,头CT和头核磁等影像检查正常就简单放过,一定要认真查体、跟踪诊治,不放过任何一个颅神经损伤、肢体共济失调的症状、体征,否则就会使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脑血管病急性期的诊断太重要了,错一步差千步。”

患者对医生在心底是有依赖的,这也是一种信任。作为医生,李威肩上的这份责任更重。“当患者把生命和健康都交给你,当你看到他们求助的眼神,我感觉我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就是这样的一份责任和爱心,让李威在从医路上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她说:既然选择从医路,敢以白衣担重任,终生无悔践初心!

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