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一种常见却又不容忽视的疾病。
全球约有2.57亿人感染乙肝病毒。我国曾是乙肝高流行地区,经过多年的疫苗接种等防控措施,感染率已明显下降,但仍有大量的乙肝患者。你是否了解乙肝是如何发生的?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今天,我们请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感染肝病科马振华为大家讲解一下乙肝的防治:
一、什么是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乙肝病毒会侵入人体的肝脏细胞,破坏肝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等。1.母婴传播是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如果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会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2.血液传播也是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共用牙刷或剃须刀等。3.性传播也是乙肝传播的一种方式。与乙肝患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 DNA 定量、肝功能检查等。1.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关键。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等,减少肝脏的炎症和损伤。2.保肝治疗可以使用一些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等。3.对于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进行抗纤维化治疗。2.注意避免接触乙肝病毒。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引起血液接触的物品,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血等。总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相关知识,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守护我们的肝脏健康。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大家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认识,让我们一起为健康加油!您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咨询,科室电话:0432-62166401